流浪猫是社区“常客”,已逐渐成为困扰城市居民及社区管理者的一个重要难题。
近日,台州多位市民通过晚报热线88516110反映,流浪猫频繁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区域内,给日常生活、居住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却苦无对策。
问题背后的民生焦虑,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流浪猫该何去何从?“爱心投喂”与“过度繁殖”如何平衡?基层治理困境又该如何“破局”?
10多只流浪猫
在院子里“安家”
市民林阿婆今年91岁,居住在椒江区光明路13号,这是一间带院子的老式房屋,如今却成了流浪猫的“地盘”。
最近,林阿婆的女儿张女士发现出没院子的流浪猫越来越多,已经有10多只在此“安家”,影响正常生活。
展开剩余88%院子门口的流浪猫
7月22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现场,在院子门口就看到了6只流浪猫,它们一见人来,便转头直勾勾地看过来,靠近后有的一溜烟跑走了,也有的仍坐在门口纹丝不动。
“下雨天看到猫少一点,天气好的时候有十五六只,特别是早中晚饭期间,出没更频繁。以前只有一两只,大概一两个月之前,多了好几只小奶猫。”张女士说,母亲年纪大了,更喜欢老房子的生活,但是随着流浪猫越来越多,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我前几天去院子里拔草就被跳蚤咬了,手臂上全是包,一数有三十几个,我妈也是三天两头被咬。”张女士表示很无奈,流浪猫数量与日俱增,跳蚤也越来越多,院子里杂草丛生,蚊虫滋生,一刻都不敢多待。
据张女士回忆,流浪猫排泄,弄得院子里臭气熏天,晴天时风一吹,臭味就会飘进屋里,非常难闻。“前几日,我还听到凄惨的鸟叫声,一看是流浪猫在抓鸟吃,落得地上都是鸟毛,真的很可怕。”
对于流浪猫的问题,附近的邻居也表示希望能早日解决。84岁陆阿婆说,10多只流浪猫扎堆出现,有的会跳进门口的垃圾桶里觅食。
有人爱心投喂
小区居民看法不一
噪声扰民、粪便污染、疾病传播……因流浪猫产生的问题,在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管理难度较大的老旧小区也存在。
近日,家住临海市古城街道白塔小区3区3幢的小莉因流浪猫大受困扰。“流浪猫经常在一楼到二楼的转角处上随意排泄,上下楼经过时臭味扑鼻,太难闻了!”小莉说,它们还会钻到电动自行车底下,之前她去开电动自行车,就有猫突然蹿出来,吓人一大跳。
7月23日上午,记者一行前往现场了解,小莉表示,楼道已被她打扫清理,最近看到的数量减少,楼道内也没有新增排泄物,但她担心之后还会有类似情况出现,因为这种情况已存在半年,一直难以有效解决。
经走访了解,附近不少居民称在小区内看到过流浪猫,但数量不多。有人猜测,可能是因为最近正值“汏浪天”,雨水较多,流浪猫换地方活动了。
对于流浪猫频繁出现的问题,小区有些居民觉得,猫叫很烦人,晚上影响人睡觉。也有人觉得,小动物也是生命,不介意流浪猫在小区“共同生活”。
“流浪猫‘走水期’会号叫,平时动静不大,前段时间看到过四五只。”家住白塔小区3区1幢的老居民梁利政说,小区里有位年轻女子买了整袋猫粮,经常在喂流浪猫。
该小区3区6幢的居民林阿婆也是位爱猫人士,她觉得有人喂猫是爱心行为,“有猫在,老鼠就会少了。”
社区来帮忙,但问题难除根
深受流浪猫困扰,张女士最近向椒江区海门街道育才社区寻求过帮助。
说起流浪猫问题,育才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罗永飞表示,7月18日,他们得知有居民受流浪猫困扰的情况后,到现场查看过,院子年久老旧,里面杂草比较长,院子门外的垃圾桶盖坏了,盖子没盖,因此流浪猫进入桶里觅食。
“了解情况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街道反映问题,当天下午,两个损坏的垃圾桶已经重新安装上了盖子,专业消杀人员也于当天下午前往,对整个院子进行了消杀工作。”罗永飞说,消杀之后,还打算对院子进行除草剂喷射,但由于最近几天总是下雨,等到天晴后将落实后续工作。
张女士认为,社区及时来帮忙,着实是解了他们家的燃眉之急,但只要流浪猫继续在院子里生活繁殖,问题难除根,她仍心存忧虑。
在罗永飞看来,流浪猫“占领”居民生活区,环境和卫生问题显而易见,安全问题也是一大隐患。而目前相关法规的不完善,也给流浪猫社区治理带来困扰。
2022年5月1日,《台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便对城市流浪犬有了相关的管理规定。然而,针对流浪猫的管理则尚无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撑。罗永飞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投喂、防疫还是绝育,都缺乏专业化理念指导和可持续的人力财力。
爱心投喂陷两难
基层治理有困境
随着城市流浪猫的数量剧增,不仅会给居民生活带来困扰,也给基层社区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而如何有效救助守护流浪猫,又给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一大考验。
“从一方面讲,投喂猫粮是爱心行为,但定点投喂之后,反而会吸引流浪猫长期前往投喂点,后续带来的各种环境卫生、健康安全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临海市古城街道白塔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朱威妮表示,居民投诉反映流浪猫带来的问题不止一例,但社区内从未出现毒杀、伤害流浪猫的行为,“大部分人只会把猫赶走,其实大家内心对动物是友善的,只是面临解决困境。”
记者了解到,对于居民处置流浪猫的需求,相关街道和社区皆颇感无奈。因为查遍目前现行管理制度和规范文件,都没有相关内容。
“我们也希望推动,曾试图联系过街道以及相关部门寻找解决对策,但得到的回复都是,没有直接处置流浪猫的权限,目前台州范围内既无具体政策依据,也没牵头处置的单位。”朱威妮说,流浪猫谁来管、怎么管,仍是个问题。有物业的小区可能会有相应处理措施,在其他城市有先例,而像白塔小区这种开放式小区就更难解决了。
讨论:治理流浪猫有何良策?
“流浪猫”处置问题,不失为基层居民区的一个治理短板。从记者跟踪采访的多起投诉看,街道、社区介入后仍存在一些束手无策的基层治理困境。
那么,治理流浪猫有何良策?
采访中,有社区工作人员建议,相关政策依据,不妨效仿本市犬类管理办法。也有市民呼吁相关部门可以联合社会爱心机构寻找合适的集中供养地,为流浪动物提供更好的去处。
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曾通过社交平台咨询业内人士了解到,猫一胎产仔3至6只,流浪猫过度繁殖将导致数量泛滥,但对十几只流浪猫绝育加抓捕的价格要差不多5000元,费用较高,个人的人力财力太有限了。而流浪猫抓捕还需考虑后续问题,做完绝育会放回原处,若没有人领养,就没有抓捕的必要,只要不投喂,自然淘汰会维持稳定数量。
网友“任斯昂”表示,应该做好TNR(捕捉、绝育、放归)或者RHR(救助、治疗、领养),一味喊打喊杀或者一味放任不管,都不是合理的解决方案。网友“小青”则建议,由社区牵头发动志愿者参与流浪猫治理,通过义卖、爱心捐助等方式筹集治理资金,让流浪猫群体数量保持在一个更稳定状态。
对此,记者上网查询发现,上海曾有治理流浪猫的先例,并取得积极成效。具体来说,主要是探索科学管理路径,绝育和投喂同时进行。比如,街道携手多部门加强流浪猫科学管理以及喂养管理责任等方面的宣传引导,并寻求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流浪猫的长效治理,完成流浪猫绝育、术后恢复等一系列救助工作,探索过“人猫共处”新路径。
当然,这些“它山之石”是否可以有效落地,还有待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进一步商榷。
律师说法:长期投喂者或需承担相应责任
治理流浪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久久为功。其间,又需要注意什么?7月27日,记者咨询了浙江和从律师事务所的曹理尚律师,曹律师对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针对喂食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规定,“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长期投喂流浪猫的行为,虽然是基于爱心和帮助动物的初衷,但客观上会形成与流浪猫之间的事实饲养关系。这种长期的投喂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种特殊的饲养关系,甚至可以被视为事实上的收养行为。因此,投喂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承担了动物原有管理人的管理义务,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如果流浪猫在投喂者的长期投喂下伤人,投喂者作为流浪猫的管理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长期投喂流浪猫的人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流浪猫聚集,从而增加发生伤害事件的风险。如果投喂者坚持投喂,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防止流浪猫伤人事件的发生。
其次,对于流浪猫泛滥问题给居民所造成的困扰,如果是存在物业的小区,物业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责任。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但是流浪猫的存在可能影响到小区的卫生和秩序以及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物业有责任进行管理。对此,物业可以定期巡查小区,及时发现并处理流浪猫问题,如条件允许,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收容所或临时安置点,对流浪猫进行妥善安置,确保它们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物业还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流浪猫的救助和安置工作。
第三,如果是开放式小区,可以组建志愿组织,由志愿者负责巡查流浪猫情况、维护投喂点秩序、宣传相关知识等,也可以寻求相关部门支持,比如联系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解决因流浪猫出现的相关问题。当出现流浪猫相关问题或纠纷时,能及时组织各方进行协商解决。
记者:徐颖骅/文、谢雅婷/图
实习生:牟可瑜
发布于:北京市曼雅配资-配资实盘-线上股票开户-在线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