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 Act,简称《天才法案》),标志着美国首次正式确立数字稳定币的监管框架。
美国政府的盘算是,如果促进美元稳定币合规发展,全球对美元稳定币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并可间接转化为对美债的强大支撑。
《天才法案》给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美国正在发动一场新型货币战争,它不仅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的美债风险全球共担机制,还试图以美元稳定币为利器,推动美元霸权在“链上”扩张。
未来一段时间,围绕加密资产与稳定币,全球将掀起新一波立法与修法潮。
特朗普签法案币圈大佬集体捧场
18日,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天才法案》,并称其为“金融科技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最伟大的变革之一”。同时表示,他已签署行政令,设立“美国战略比特币储备”和“国家数字资产储备”,并重申“绝不会允许在美国设立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为了推进相关法案,“币圈”巨头们在去年美国大选期间纷纷解囊支持特朗普,这些金主们也受邀在18日签字仪式的前排就座。根据特朗普点名,到场的首席执行官们包括Coinbase的布莱恩·阿姆斯特朗、USDC发行商Circle的杰里米·阿莱尔、USDT发行商泰达公司的保罗·阿多诺、支付巨头Visa的瑞恩·麦克伦尼、Robinhood的弗拉基米尔·特内夫等。
截至18日收盘,Robinhood和Coinbase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Robinhood日线图。 来源:TradingView
在加密行业高管们面前,特朗普特意强调,与前任拜登政府“试图扼杀你们的行业”相比,他“帮助你们摆脱了很多麻烦”。
此前一天,美国众议院经表决通过三项有关稳定币等加密数字货币的法案。
《天才法案》旨在为“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制定监管框架。法案要求稳定币受美元或美国短期国债等流动资产支持,同时要求发行商每月披露稳定币储备明细。
《数字资产市场清晰法案》旨在明确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监管范围,为加密货币市场提供明确规则。该法案将提交参议院审议。
《反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监控国家法案》要求禁止美联储今后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理由是央行数字货币将让美国联邦政府有权监控、跟踪乃至控制私人金融交易,进而侵犯个人隐私和自由。这项法案也需提交参议院审议,但因争议较大,难以确保最终成法。
支持加密货币特朗普赚了不少
特朗普在总统竞选期间就多次宣称支持加密货币。今年1月,在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之前,他和妻子梅拉尼娅·特朗普先后推出个人迷因币。《金融时报》估计,该代币推出以来,特朗普至少从加密货币项目中赚取了3.5亿美元。
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推出多项举措支持加密货币,包括任命支持加密货币的保罗·阿特金斯领导美国证交会。特朗普同时建立联邦“战略比特币储备”,定期审计政府大多经司法扣押所持有的比特币情况。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特朗普正酝酿签署行政令,允许美国401k退休金计划纳入传统股票与基金以外的另类投资选项,包括加密货币投资、黄金与私募股权。美国退休金市场总额达9万亿美元。
稳定币或成为全球第四大基础货币
那么,特朗普力推的稳定币又是什么?稳定币是一种与法定货币(如美元、欧元)或其他稳定资产(如黄金)挂钩的加密货币,其核心目标是“锚定价值”。这就意味着,与比特币相比,它的币值波动更稳定,所以便被称为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不同的是,稳定币由私人公司发行,其价值和稳定性依赖于发行方的储备资产。
稳定币最早于2014年推出。2020年初,所有稳定币总市值不足60亿美元,2021年末,稳定币总市值增长了近25倍至1520亿美元。据区块链数据机构OKG Research统计,2025年首季链上清算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年化交易量预计突破9.8万亿美元。OKG Research预计,乐观情况下,到2030年全球稳定币供应量达到3万亿美元,每月链上交易量可能达到9万亿美元,每年交易量可能超过100万亿美元。这类数字资产将超越传统电子支付系统,成为全球清算网络的底层资产,规模或成为全球第四大基础货币。
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两种稳定币为泰达币(USDT)与美元币(USDC),二者合计市值约占总市值的九成。
《天才法案》签署实施后,要求每发行1美元的稳定币,背后必须有等值的“高流动性、安全资产”作为支撑,范围包括美元和短期国债等,同时要求发行商每月披露稳定币储备明细。法案还首次将稳定币纳入反洗钱和金融监管体系。这意味着,稳定币将不再是一个游离在灰色地带的金融工具,而是要承担起合规义务。
美国用稳定币,想“稳”什么
《天才法案》通过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第一时间发文力挺。贝森特说,以美国国债为支撑的稳定币生态系统将推动私人部门对美国国债的需求,有望降低政府借贷成本并帮助控制国家债务。
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债务规模已高达36.2万亿美元,并且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个质的变化: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2024年,美国在全球投资的初级账户净收入出现亏损。
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债继续无限扩张下去,可持续性就要画上一个问号。但稳定币的出现,让美国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设想一下:个人以1美元购买1个由泰达公司发行的稳定币(USDT),由于背后有美债资产作抵押,用户相信未来能够等值兑换;而发币公司可以用收到的这1美元,购买美债或进行二次投资。
如此一来,稳定币具备“链上”购买力,而这一美元又在现实金融系统中流通。这将形成一个全新的“链上美债循环”:美国财政部发债,稳定币公司用美元购买,美国财政部获得资金;而稳定币公司则可以再用卖出稳定币的钱继续去买国债,发行稳定币……
除了化解美债风险,美国更大的目标还在于加深美元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
稳定币的交易基于区块链,点对点,去中心化,并不需要经过各国的央行体系。目前,全球九成以上的稳定币与美元挂钩,其使用早已跨越国界。这正是美国所乐见的。如果大家都在线上用稳定币交易,相当于虚拟世界的“美元”,也会进一步挤压现实世界中各国本币的空间。
意大利财政部长已发出警告,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可能“排挤”欧元。而对于那些本币系统脆弱、通胀高企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冲击将更为直接和猛烈。
稳定币,能够稳定美国金融吗
尽管《天才法案》被寄予厚望,其潜在风险亦不容小觑,正引发从华尔街到国际组织的广泛审视。
首先,是引发类似“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稳定币已成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数字货币”,为借贷、支付等多种去中心化金融服务提供流动性。法案若刺激稳定币生态过度膨胀,将推高DeFi的杠杆和期限错配风险。即使法案要求1:1储备,极端情况下仍可能因兑付恐慌引发系统性挤兑。
其次,美国传统银行业恐面临高达6.6万亿美元的存款分流。美银证券在5月27日的研报中指出,稳定币的高效支付功能及DeFi的信贷服务能力,可能导致6.6万亿美元存款流出传统银行体系,削弱其吸储和信贷能力,对中小银行冲击尤甚。
不仅如此,随着稳定币发展逐步明确,区块链技术将重塑支付生态系统,传统“五方支付模式”(商户、收单机构、发卡机构、卡组织以及持卡人)将面临冲击。由于价值创造可能转移至银行体系外,银行股估值也将面临压力。
警告声不断全球都在加强监管
上个月,国际清算银行对稳定币的迅速崛起发出了严厉警告,并列举了其对稳定币的多项担忧,包括破坏货币主权、透明度缺失,以及可能导致新兴市场资本外逃的风险。全球最有影响的专业反洗钱国际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警告称,稳定币和其他虚拟资产的日益普及“可能会加剧非法金融风险”。本月,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表示,稳定币的崛起可能会破坏公众对国家法定货币的信任。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各地区都在加强对稳定币的监管,只是其路径和侧重点各不相同。
4月,欧洲央行警告称,美元稳定币激增可能破坏欧洲金融系统的稳定,呼吁修改今年初刚刚生效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MiCA)。
6月,越南国会通过《数字技术产业法》,正式将包括稳定币在内的加密资产纳入监管框架。
韩国目前更聚焦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现实世界资产(RWA)结合的探索,商业化的法币稳定币尚未全面放行,但允许银行和支付公司在监管沙盒中试点韩元稳定币(KRW-pegged)。韩国对DeFi和加密交易所监管极严,现有稳定币多用于跨境结算或大型Web2.0平台的支付场景落地。
新加坡以开放包容但高门槛著称,金融管理局(MAS)已制定《稳定币发行框架》,明确要求1∶1法币储备、定期审计和偿付能力,以保障稳定币信用。新加坡还积极推动跨境支付及多币种稳定币应用,如XSGD(新加坡元稳定币)已成为区域跨境结算的重要试点项目。
而中国香港也是明确将稳定币纳入牌照监管立法的城市之一,《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同样强调1∶1实物储备和法币挂钩。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鼓励银行、持牌金融机构及大型合规交易所共同开发港元稳定币(HKDG)、跨境人民币稳定币等,但对于纯民间或未受监管的稳定币发行仍持审慎态度,暂不会全面放开。
《天才法案》赋予美元稳定币“合法支付工具”的身份,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同时也给国际货币体系撕开了一道变革的口子。未来5到10年,各种本币稳定币将争相“上链”,央行数字货币也将加入战局,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将被深刻重塑。
上游新闻综合自新华社、第一财经、观察者网、国际金融报、央视新闻、玉渊潭天、每日经济新闻、瞭望、财联社
曼雅配资-配资实盘-线上股票开户-在线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